从众排行 从众

茅光翠
导读 今天来聊聊关于从众排行,从众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从众排行,从众,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1、群体中个人行为可以划分...

今天来聊聊关于从众排行,从众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从众排行,从众,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群体中个人行为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从众和非从众。

2、从众已诚如前述。

3、非从众至少又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反模仿”,指的是个体观察了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后,采取了一种与他们对立的行为,或者相反或者极端的行为。

4、 “反模仿”又称为“反从众”。

5、二是“非模仿”,指个体对如何行动会作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对群体压力作出反应。

6、“非模仿”又称为“独立”。

7、应该注意到,“反从众”者,实际像从众者一样,也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8、不过,他们不是服从群体的压力,而是反对它们。

9、这种人的行为是群体要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

10、例如,每个人在晚宴中都穿得整整齐齐,而他偏要穿得邋里邋遢,人家都说地球是圆的,他硬要说地球是方的。

11、“非模仿者”或独立者则经过对群体行为考查来决定这种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服从或不服从群体的决定。

12、这种人的行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较少。

13、 从众可以是表面的,也可以是深入内心的。

14、换言之,一个人的公开行为表现可以是服从群体,但内心却仍然坚持与群体不一致的信念;也可以不仅仅表现在公开的行为中,而且在内心的信念方面也与群体的行为和信念相一致。

15、迈尔斯(D.G. Myers,1993)认为,同一种从众行为从心理上可以划分为“简单服从”和“内心接受”两种形式。

16、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这种从众形式叫做“简单的服从”;个体既在公开行为中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从众形式叫做“内心接受”。

17、“简单服从”和“内心接受”.之间的区别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使人们预测群体压力撤销之后个体的行为。

18、“简单服从”的个体在群体压力撤销之后,仍然保留着与群体不一致的信念,人们没有把握肯定他以后会按群体的规范行动;但对于“内心接受”的个体而言,人们对其行为进行预测的把握就较大。

19、凯尔曼(H. C. Kelman,1958)提出了了其他分类法,他集中考虑的是个体选择从众的原因。

20、他认为,为了受到群体的奖励或者为了避免惩罚,个体表现出与群体相一致的行为,这时简单服从就会产生;当个体相信信群体的观点或行为是正确的时候,内心接受(或内在化)更有可能产生。

21、然而,柯尔曼提出了第三个范畴,称为认同。

22、当个体为了维持与一个他认为是重要的他人或群体的关系,而模仿这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时,便会发生认同。

23、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个体继续认为这种关系是有价值的,这种形式的从众便会长期继续下去。

相信通过从众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