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夏元雨
导读 今天来聊聊关于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

今天来聊聊关于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竟夕”:一整夜。

2、出处: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是一首月夜怀念友人的诗。

3、原文节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5、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6、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8、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9、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10、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11、扩展资料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12、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13、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14、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

15、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16、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17、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18、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19、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20、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21、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22、“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2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24、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25、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26、《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27、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

28、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29、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

30、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31、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

32、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

33、有《曲江集》。

3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月怀远。

相信通过竟夕起相思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