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情况是母乳性黄疸(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淳于彬烁
导读 大家好,小综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样的情况是母乳性黄疸,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什么是母乳性

大家好,小综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样的情况是母乳性黄疸,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大多数婴儿出生时皮肤红润,但哺乳后不久,皮肤变黄,哺乳后黄疸又减轻。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婴儿通常吃得好,睡得好,体重增加正常。

2.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猜测的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20二醇,抑制肝脏中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酶。

3.母乳中-葡萄糖醛酸酶含量高,活性高,增加了婴儿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引起黄疸。

3.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症状:症状1: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生后4 ~ 7天出现黄疸,2 ~ 4周达到高峰。黄疸一般持续3 ~ 4周,第二个月逐渐消退,少数病例可延迟至10周。

症状:儿童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症状:孩子肝功能正常,肝脾不大,没有贫血。

症状:黄疸期停止哺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如果再进行母乳喂养,黄疸可能不会再出现,即使出现也达不到原来的程度。

4、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宝宝停母乳后黄疸的程度。如停止母乳喂养48 ~ 72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到原来水平的50%左右。如果再母乳喂养,黄疸又会上升。那基本可以判断为母乳性黄疸。

5.母乳性黄疸怎么办:1。当明确是母乳性黄疸时,不建议停母乳。可以喂几次饭,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加肠道蠕动。

2.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多接受阳光照射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有利于从尿中排出。

4.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更换配方奶2天以上,直至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喂养。

5.胆红素达到20mg/dl时,要进行蓝光治疗。

6.如何预防母乳性黄疸:1。妈妈孕期要注意饮食卫生,忌酒、热品,不要滥用药物。

2.为减少此病的发生,鼓励增加新生儿早期奶量,可增加新生儿体内热量,降低葡萄糖醛酸酶活性。

3.坚持少喂几次的原则,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吸收,可以减少黄疸的发生。

4.应给予患儿保暖、增热、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黄疸加重。

5.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