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悲闻鬼叫(论被“写尽”的古典诗词)

史晨瑞
导读 大家好,今日我们来聊聊一篇关于欲悲闻鬼叫,论被“写尽”的古典诗词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看过国学大师金主编的《古诗漫谈》系列丛书

大家好,今日我们来聊聊一篇关于欲悲闻鬼叫,论被“写尽”的古典诗词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过国学大师金主编的《古诗漫谈》系列丛书,系统介绍了历代古诗词。《诗经》到清末,都是名家所作,笔法精细,引经据典,读来十分过瘾。但是,有一个小而有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最后没有引入现代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并不专指古代诗歌,而是诗歌的一种特定形式,也称旧体诗。它只是在风格和节奏上继承了古老的传统。现代人也能写出非常好的古典诗词,甚至完全可以媲美古代著名诗人。示例:

当我想听到鬼哭的时候,我哭着笑着。眼泪献给熊杰,拔剑扬眉。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况且,抛开诗背后的政治意义不谈,仅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短短20个十字就显示出其过人的才华,其中蕴含的巨大张力足以让人感到压抑和愤怒,因此不愧为古今五大奇观之首。

但毕竟这样优秀的诗词在现代真的不多见。事实上,从民国初年到现在的21世纪,近百年的古典诗词创作数量是相当多的,甚至超过了历代。但是我们读过几本呢?大多数人都熟悉毛泽东的一些诗,但恐怕其余的几乎无从谈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正如鲁迅所说,“我以为好诗都是唐代写的……”(《致杨继云》),可以引申为3360“好词都是宋代写的”。似乎按照某些人的理解,古典诗词已经被“写成”了。

在我看来,现代人写的大部分古典诗词,也就是古诗词,在意境和艺术性上都很难超越古人。他们跳不出古人的圈子,达不到自己应有的风格和精致。素质不高,雷同严重,很多熟悉的东西混杂其中,甚至不伦不类,不新不旧。所以现代人写的古典诗词基本都被边缘化了,很少有人去读,很少有人去写,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变成了少数文人在小圈子里自得其乐。

古典诗歌的创作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然后像缓坡一样衰落。尽管如此,每个时代还是有很多大师能独领风骚一段时间,传世名著。甚至在民国时期新诗创作如火如荼的时候,梁启超、王国维、鲁迅、胡适等一大批著名作家还在创作古诗,如《寄语寒星荃,我以热血荐轩辕》(鲁迅写的,《小象》)、《怒目千人》。直到20世纪中叶,才出现了像毛泽东这样的天才和他的大量著名诗篇。之后,古典诗词的创作就没有了人才,基本离开了文坛,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古典诗词真的好像已经完全“写成”了。

我不这么认为。

古典诗歌的风格延续了几千年。在近代反封建革命运动中,它曾被视为文学创作的“枷锁”。它一定是坏了,但它今天仍然屹立不倒。这不是顽强的生命力,而是它与特殊的写作形式、人生价值观和人文意境紧密联系的结果。这些独特的人文哲学与风格节奏相结合所形成的艺术美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梁启超在“诗界革命”之初就提倡“新意境”、“新句子”、“古风”,在不改变传统格律神韵的前提下,吸收了新思想、新内容。但这种设想在实践中是绝对难以实现的,其中的矛盾也难以解决,打破了“古风”。所以格律体的魅力无法依靠和保留,成为“没有诗人的诗”。近代以来,一大批作家,如郭沫若、朱自清等人,开启了新诗潮。最后,他们都转向写旧体诗,以这种“更现成、更方便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可见,旧体诗总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永远不会被“写出来”

首先,旧体诗的韵味和意境排除了“新名词”。虽然很多人做了很多努力,但事实证明,以新名词为主体的旧体诗是没有“诗味”的!梁启超的努力已经证明,现代诗人的创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经过检验的!我们看到很多现代的“转行诗人”、“跨界诗人”、“假诗人”骄傲地创作出大量“旧瓶新酒”的旧体诗,都是彻头彻尾的垃圾,却还蒙在鼓里。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根本写不出古典诗词。一旦你有了古典诗词的这个基础和基本审美,你自己就不会写这种垃圾作品了。所以,缺乏学习和沉淀,缺乏用古典语言和意境描绘现代情感的创作技巧,是现代人创作旧体诗的最大危害。

其次,对人的情感描写总是有很高的层次,更何况现代人的情感已经被优越的物质条件压缩到了很小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没什么可写的。李白登黄鹤楼时有“眼前有景,崔豪题诗其上”之说。试想,连李白这样的诗歌巨匠都有“无路可走”的窘境,何况我们和其他普通人。北宋人胡载《苕溪渔隐从化》说“中秋词出自东坡《水调歌头》,其余皆废。”这一点也不夸张。后人怎么会有写中秋的想法?纵观古典诗词的创作,从破碎的山川到如画的山川,从爱恨情仇到家国悲欢,从心中不变的思念到亲密无间的生死,从天上到地下,从里到外,写的并不透彻。我们有什么?没有战场上的英气,没有走错路的忧愁,没有望向天边的恨意,没有何去何从的烦恼,只有一点点小家子气的爱情和一点点事业的野心。这样的情绪能写出什么好东西?写好了。谁能超越?

三、旧体诗的创作环境和技巧。古典诗歌的朗诵离不开大众的媒体传播和口头传播。大多数新创作的诗歌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注意到它们的美,然后成为经典。在某种程度上,毛泽东诗歌的名气是媒体大力宣传的结果。现代诗歌创作很难有这样的传播环境,所以一创作就被抛弃。另外,在创作技巧上,现代人普遍写作水平不高,思想浅薄,无需赘述。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被人们传诵过的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其实都不是冷冰冰的怪话,几乎都是“不归河”、“只弓射大雕”、“一抬头,发现是月光,再往后一沉,突然想起家”之类的话,直白而清晰。所以在诗歌创作中,直击人心,感同身受。

(本文节选自《谈自己》)

以上就是欲悲闻鬼叫(论被“写尽”的古典诗词)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网友如果对欲悲闻鬼叫(论被“写尽”的古典诗词)有不同看法,希望来共同探讨进步。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