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全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唐琰影
导读 大家好,小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全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大家好,小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全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咏雪诗。

2、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3、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

4、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5、 作者简介:祖咏,生卒年不详。

6、洛阳(今属河南)人。

7、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清丽自然,恬静闲适。

8、其边塞诗则雄浑壮丽,情调昂扬。

9、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10、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11、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12、 【诗文解释】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13、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14、 【简析】: 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15、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16、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17、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18、”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19、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

20、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21、“阴”字下得很确切。

22、“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23、“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24、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25、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26、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27、“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28、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

29、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

30、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31、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32、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33、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

34、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35、”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36、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37、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

38、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

39、“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

40、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

41、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42、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

43、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

44、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45、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