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数据存储容量的需求持续飙升,一份新报告揭示了组织面临的困境程度。该报告由富士通和TwistBioscience联合发布,这两家公司都在档案存储市场上运营。(在新标签中打开)预测到2030年可用存储容量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将超过780万PB。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别无选择,只能删除大量旧数据为新数据腾出空间,这足以让任何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抱负的公司不寒而栗。
随着互联网活动、数字设备和物联网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量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企业已经没有时间解决一个关键问题:把所有数据放在哪里。
虽然硬盘驱动器(HDD)和固态驱动器(SSD)在保存和提供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运行所需的大量数据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它们都不适合长时间大量存储信息。
在档案存储方面,线性磁带开放(LTO)磁带占据主导地位,在任何技术中单位容量成本最低。当前一代磁带LTO-9的本机容量为18TB,只需150美元(或大约8.30美元/TB)即可购买。
根据该报告,随着业务运营产生的数据量不断增加,大公司将不得不在磁带和其他档案媒体上进行大量投资。另一种方法是丢弃旧数据,但这样做会失去其作为洞察力来源的潜在价值;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通常由最大、最详尽的数据池提供信息。
报告作者JonMonroe解释说:“我们认为,这些[新]企业数据中的大部分将是非结构化的、‘冷的’、不经常访问的,并且必须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维护,”他说存储支出的分布需要反映这一点事实。
然而,虽然具有成本效益,但磁带也有其弱点。数据只能串行访问,很难找到特定文件,而且公司还需要半定期迁移到新磁带以避免数据丢失。
鉴于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新的超高密度和超耐用存储技术。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候选者,但有一个概念看起来特别有前途:DNA。
DNA是生物体的基础材料,由四个分子构件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这些化合物成对连接(AT&GC)形成著名的双螺旋梯的梯级。
通过将二进制1和0转换为四个字母的遗传字母表,这种结构可以用作极其密集和持久的数据存储形式。已发现一克DNA能够存储215PB(220,000TB)的数据。
TwistBioscience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EmilyLeproust表示:“DNA有望在存储中提供三项神奇的功能:超高密度、合理的成本和可持续性。
“我们预计将需要新媒体来解决未来几年预计超过70亿美元的未满足存储需求。”
就目前而言,由于将数据写入DNA需要时间以及各种其他挑战,该技术仍然无法大规模使用。当然,这份报告也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它是由两个在增加档案存储支出方面具有既得利益的组织制作的。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数据存储技术的容量增长已经跟不上数据生产的速度,这意味着存储堆栈的重新定位是不可避免的。
“未来的数据中心将需要SSD、HDD和磁带行业可以制造和交付的一切,以及需要新的DNA和光学以及可能其他企业存储技术,以经济高效且可靠地保存我们个人的无价文物、企业和文化历史,”门罗补充道。
“可用性和可持续性挑战,加上在越来越长的时间段内管理我们数百万PB数据的成本,将为旧存储技术创造新的用例,并要求创建新的、更具成本效益和能效的存储技术。”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