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端午节,总是少不了那咸香诱人的鸭蛋。在江南水乡,这小小的鸭蛋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儿时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每到端午前夕,家里的长辈便会买回一篮新鲜的鸭蛋。这些鸭蛋表面光滑圆润,透着淡淡的青白色,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摸。母亲会将它们放进锅里煮,加入几片艾叶增添清香。灶台上的柴火噼啪作响,空气中弥漫着艾草与鸭蛋混合的特殊香气。等鸭蛋煮熟后,剥开壳,蛋白晶莹剔透,蛋黄红亮饱满,咬上一口,咸香四溢,满嘴留香。这样的味道,是节日里最简单却也最幸福的记忆。
除了直接食用,端午的鸭蛋还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长辈们常会用红绳将鸭蛋穿成串,挂在孩子的胸前或腰间,说是可以驱邪避灾。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则更喜欢把鸭蛋装进五彩线编织的小袋子里,挂在脖子上,当作一种装饰。大家互相比较谁的袋子更精致,谁的鸭蛋更大,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村庄。
如今,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每逢端午,我依然会买些鸭蛋回家。或许是为了重温那份童年的滋味,又或许是怀念那些温馨的时光。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端午的鸭蛋始终是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传统文化中温暖而美好的象征。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