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加感悟(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郎瑶功
导读 大家好,小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苏轼的故事加感悟,苏轼的故事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苏东坡与杭州 

大家好,小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苏轼的故事加感悟,苏轼的故事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苏东坡与杭州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2、宋仁宗景佑三年夏历十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036年12月19日(按公历计算是1037年1月8日),苏东坡诞生在四川眉山的一个书香世家,于公元1101年7月28日因病死于常州,享年66岁,他的灵柩葬在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嵩阳小峨眉山(今河南郏县三苏坟)。

3、苏东坡的原名是苏轼,字子瞻,东坡是后来他在谪居黄州(湖北黄冈)时自己所取的号。

4、(苏东坡谪居黄州以后,生活很清贫,他的好友马正卿知道后替他向官府请来一块数十亩的荒地,以供苏东坡进行开垦来增加一些收入,由于这块荒地是在郡城旧营的东面,因此苏东坡将它取名为“东坡”,同时也给自己取号为“东坡居士”)。

5、 苏东坡从八岁开始进入小学,先后师从道士张易简、刘微之以及他的父亲苏洵。

6、二十二岁(公元1057年)考中进士。

7、二十六岁(公元1061年)开始步入仕途,他上任的第一站是陕西的凤翔,任签判(宋代官制分为“官”、“职”、“差遣”三种,前两种是虚位,不任实际职务,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

8、“签判”是“差遣”。

9、签判是“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知府的助理官)。

10、之后,他的足迹遍及南北十多个城市。

11、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不平,曾多次遭贬,尽管这样苏东坡仍然尽自己的力量作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12、从他任凤翔府判官起,到晚年谪贬儋州时为止,凡是他所为官或居住过的地方,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业绩,而为历代人民所赞扬、歌颂。

13、下面我重点为大家介绍苏东坡在我们杭州任地方官期间所留下的政绩和佳话。

14、 苏东坡一生曾两次到杭州出任地方官。

15、第一次是在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至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任通判(知州的助理官),当时苏东坡36岁。

16、(来杭原因:公元1069年,神宗皇帝起用王安石,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

17、由于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于是遭到一些变法人士的诬告和陷害。

18、苏东坡感到处境困难,想离开朝廷出任地方官,于是在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

19、由于苏东坡是太守的助理官员而不是主要长官,因此他在任期的三年里除了协助太守修治六井、组织捕蝗、赈济灾民以外,作为并不是很大,但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词。

20、 第二次是在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至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任太守。

21、在两年的任期中,苏东坡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苏东坡刚到杭州时就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22、原来浙西一带在年初就已经遭到水灾,早稻无法种下。

23、到了五六月份,晚稻刚刚插下,又遭到了旱灾,再加上当时的米价狂涨。

24、因此,百姓缺乏粮食的现象很严重。

25、知道详情以后,苏东坡马上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他一面接连向朝廷上奏,希望马上拨出相当数量的粮食,来救济浙西的百姓,并且还请求朝廷免去秋税。

26、另一面,苏东坡相信常平仓制度远远胜过饥荒之后的救济,所以他就不断购买谷子来存满粮仓,好来应付荒年。

27、在半年内,苏东坡给皇太后和朝廷一共上表了七次(前面两次表章叫《浙西灾伤第一状,第二状》。

28、后面五个叫《相度准备赈济状》)。

29、由于苏东坡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以致在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浙西百姓没有因饥荒而饿死人。

30、 苏东坡在杭州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由于水灾和旱灾的侵袭,百姓饥荒严重,再加上瘟疫的流行,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31、苏东坡从公款里拨出二千缗,自己再捐出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的众安桥建立了一家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

32、“安乐坊”专门收纳穷苦病人,给他们施舍药剂、稀粥,并请名医庞安时来坐堂问诊。

33、此外,苏东坡还另外分设了几个病坊,并经常派遣官员和医生去病坊给病人治病。

34、 第三件事情是关心杭州居民的用水问题,以及清除杭州城的运河淤泥。

35、在吴越时代,沿海曾经筑有一堵长墙,防止海潮进入运河,免得海盐污染城市内的淡水。

36、但是那道长墙在苏东坡任太守的时候就已经年久失修。

37、当时杭州城内有两道运河——盐桥河(中河)和茅山河(东河)。

38、它们以南北方向穿过城市,直接在闸口连接钱塘湾,与钱塘湾的水相混合,所以有很多淤泥,一般每隔四、五年,运河河床就需要疏浚一次。

39、由于当年没有现代的机器,所以由河床挖出的淤泥就直接堆在岸边那些居民家的门口。

40、更糟糕的是交通情形,那时,一只船要走好几天才能走出城去。

41、为此,苏东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就了一项既能治标有能治本的计划。

42、他让盐桥河通过市区,使海水设法从别处流入茅山河,另外在钱塘江南部修建水闸,海潮高的时候将闸关闭,海潮低的时候再放水,两条运河在城北相会。

43、这样,海潮带来的泥沙就减少了,加上茅山河又在东郊流过了三四里,泥沙当然都已沉淀,而市区的水域也几乎很干净了。

44、随后,苏东坡又在城北余杭门外开了一条新运河,与西湖连接,以确保城内运河的水位。

45、这套疏浚茅山、盐桥两道运河的办法很有效,它不仅使运河的水深到达八尺,消除了淤塞。

46、而且,还大大减少了市区水域的污染。

47、和运河交通同样重要的,则是杭州人民的用水问题。

48、我们都知道,杭州是由江海长期积淀而成,所以除了山泉之外,原地的水又苦又咸,不能饮用。

49、为此,唐朝李泌曾引西湖的水,开凿了钱塘六井,解决了居民饮水问题。

50、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整治过六井。

51、可到了苏东坡通判杭州时,六井大多已经堵塞,井水浑浊恶臭,无法使用。

52、于是,苏东坡与太守陈述古又重新整治了六井,并作了《钱塘六井记》一文。

53、当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时,六井已年久失修。

54、于是,他决定再次整治六井。

55、由于这次治井在工程技术上比上次前进了一大步,而且还新开凿了一口井,所以使向来离井最远的居民也能就近饮用到井水。

56、如今,这六口井只剩下“相国井”一井,在我们杭城的解放路上。

57、 第四件事情就是治理西湖和修筑长堤。

58、苏东坡在第一次来杭州时,西湖淤塞的面积就已占了百分之二三十。

59、十五年以后,当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重游西湖的时候,发现西湖淤塞荒芜的面积已占了一半。

60、他想,如果再过二十年,西湖必将全部被淹没。

61、经过调查踏勘,苏东坡决心整治西湖。

62、于是,他向哲宗皇帝呈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议。

63、在奏议中他首先指出西湖的严重形势。

64、其次他从养鱼、蓄水、灌溉、助航、酿酒等五个方面来指出西湖的重要性。

65、在后来得到哲宗皇帝的准奏以后,苏东坡开始动工疏浚西湖。

66、没想到一开工就出个问题,那就是西湖当时的葑田面积很大,被挖出的淤泥将放在哪里呢?如果把它堆在岸上的话,既费工又费时,后来苏东坡考虑到西湖的南面距离北面有三十里,对他们的来往很不方便,于是决定将湖底的淤泥和葑草筑一条跨越西湖南北的长堤(全长2.8公里),这样,既可以去掉淤泥,又能便于交通。

67、接着,苏东坡又在长堤上造了六座桥(这六座桥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我们杭州人通常叫作“六吊桥”)和九座亭子,并且还在堤上种植芙蓉、杨柳。

68、元佑六年,苏东坡的继任知州来到杭州,在堤上题了“苏公堤”碑,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把这条长堤称为“苏堤”。

69、而“苏堤春晓”成为今天的“西湖十景”之一。

70、而“西湖十景”中的另一景“三潭印月”也与苏东坡有着密切的关系。

71、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西湖的淤塞,苏东坡把湖面分派给人种菱,并在湖上造了三座小石塔,禁止在石塔以内的水域种植菱和茭白之类的水生植物。

72、后来,这三座小石塔就演变成今天著名的“三潭印月”。

73、 苏东坡在杭州除了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之外,也非常钟情山水,交游比较广,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佳话。

74、 苏东坡通判杭州时,与孤山的惠勤和尚关系很好。

75、他每次去看望惠勤和尚时,惠勤都用泉水烹茗招待他。

76、当苏东坡第二次莅杭时,惠勤已经去世。

77、于是苏东坡就把这泉水命名为“六一泉”。

78、之所以把它称为“六一泉”是因为惠勤生前与苏东坡都十分崇尚“六一居士”欧阳修,故此得名。

79、杭州有一道名菜“东坡肉”顾名思义与苏东坡有关。

80、当时,杭州人民为了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和修筑长堤的功德,都抬着猪挑着酒,并且披红挂绿,敲锣打鼓,前往杭州府衙慰劳苏东坡。

81、苏东坡得知后非常感动,但礼物却不肯收。

82、可百姓就是不依,说“如果不收下的话就不走了”。

83、苏东坡没办法只得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这才收下礼物。

84、等百姓们都走了以后,苏东坡便吩咐厨师按姓名,把猪肉分割成每人一块,再教他以家乡煨肉的方法,煨好后,加以生姜、辣椒、酱油、醋、葱等佐料调和而成的汁水,逐户送去,说是让杭州父老乡人品尝一下苏老爷家乡的风味。

85、从来没有吃过这般鲜、嫩、香、酥肥而不腻的猪肉的杭州人,更是赞不决口,于是就把它叫做“东坡肉”。

86、后来,杭州有些饭馆仿烧“东坡肉”生意相当地好,接着,别的馆子也相继效仿起来,结果“东坡肉”就成了杭城的十大传统菜肴之一了。

87、 另一个讲的是画扇判案的故事。

88、有一天,苏东坡正座在公案桌前办公时,有一个老年人手捂着半边红肿的脸前来告状,说是有一个制造扇子的人不但借了他的钱不还,还出手打人。

89、说完以后还递上了借据。

90、苏东坡看完借据以后,觉得证据确凿,就立即把制扇的人叫到堂前询问他为何借了钱不还。

91、那位制扇的人说他家以制扇子为业,自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好几个月都是阴雨天气,等到九、十月份时天又开始冷了,所制出的扇子卖不出去,因此没有钱来还债,而并不是我不想还。

92、至于打人的事,他说是因为老年人恨他借了钱不还,就辱骂他那死去的父亲。

93、于是他就在一怒之下打了老年人一个巴掌。

94、苏东坡知道原委后,就叫那位制扇的人回家把扇子给拿来,说是他替他卖。

95、制扇的人听说后,马上奔回家中,拿来二十把绢扇呈给苏东坡。

96、不一会儿,苏东坡便在绢扇上画上了各式各样的烟云、山水、怪石、枯木、翠竹等,并且还题上楷书、隶书等字体。

97、然后把他交给制扇的人让他拿回去还债。

98、后来,等这位制扇的人抱着团扇走出府门的时候,就被那些早已等候在门外的人以高价抢购一空。

99、这样一来,制扇的人不但还了债,而且还有积余。

100、 “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

101、苏东坡两次来杭,仁民亲政,建立了卓著的功绩,深得杭州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102、为了感谢苏东坡为杭州做的好事,百姓们为他建祠立碑,不少人家还挂着他的像。

103、如今,杭州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又把灵隐冷泉亭附近的两座亭子,取苏东坡的“西湖春淙一灵鹫”,“跳波赴壑如奔雷”的诗意而命名为“春淙亭”和“壑雷亭”。

104、还有两条马路“东坡路”、“学士路”也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命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