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元杂剧西游记,元杂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为什么元杂剧四大家不包括王实甫? 作者:在水一方 关键词:元代杂剧体制的特点所决定 元杂剧的体制有一套严格的规范:第一,一剧只有四折,不能多,也不能少,多者只能增添一折,作为“楔子”(犹如现在的序幕),极个别略有突破的 剧本也仅仅只多出一折二折而已;第二,剧中只能由男主人公(末角)或女主人公(旦角)一唱到底,其他人物只有说白的份,一律无权唱曲,所以,剧作家在写剧时就清清楚楚标明该剧本是“旦本”或是“末本”。
2、元代杂剧的作品虽然是汗牛充栋,但他们的这些格局标准却很整齐划一,仿佛是约定俗成不得违规一样。
3、而王实甫的《西厢记》则不然,它不仅长到五本21折之多,而且根本无视“旦本”“末本”的 戒律,所有进入剧中的 人物,只要剧情需要,都可以有说有唱,这就远离了“正宗”杂剧的基本模式,类似于宋末已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规模较大、折数不限、人物说唱自由的“南戏”。
4、由于内容的需要,王实甫或许受到南戏的影响,也或许有意向杂剧的划一规模挑战,因此《西厢记》的构架有违于当时元杂剧的格式要求。
5、于是在当时的人们心目中虽然认同《西厢记》为优秀剧目,却很难把它视为“正宗”杂剧,所以,他的作者也自然就不能跻身于元杂剧“四大家”之列了。
6、明代时也有些戏剧名家为此鸣过不平,但已无法改变或许认为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先前所谓的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大家”的座次了。
7、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杂剧“四大家”就不包括王实甫先生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